一樁命案造成一名女子意外喪生,也引發周遭身為目擊者、媽媽、妹妹、妻子、與死亡女孩自己對生命的轉向及浴火重生的契機,並給了導演為女性同胞發聲的著力點…。
基本上整部戲以類【Crash衝擊效應】式的架構為主體,但型式上則更為絕對與實驗性,五段故事切割的相當明顯,僅僅以該命案事件來延伸貫穿,可見導演對自己深具信心,也留了相當大的空間與想像待觀者自我完成,這也讓它變成一部自覺度很高的作品,不論對電影本身或對觀眾而言,而未說明的部份,亦顯示了作者的寬容大度。
以第一段來說,母親整天對女兒的霸佔強索與無理咒罵,終於在她要外出約會前夕達到臨界點,而面對不斷講述連續殺人狂行為的男友,要求對方以皮腰帶緊箍自己雙手,甚至於希冀感受被強暴之後,來證明自己存在感的女兒,還是打了通報案電話讓母親不至於絕望。
緊接著,一家三口不斷尋找手臂有12:13文字刺青,指間有胎記失蹤的姐姐,妹妹甚至於很可能因為方便找尋,還親自擔任驗屍官的工作。而多年來父母不放棄的用心,無形中卻早已轉化成她內心深深窒錮的煎熬,該名幾乎符合條件的屍體出現,讓早已瀕臨崩潰的她,似乎終於可以卸下一切包袱,但母親一句:「那不是她,她還活著…,我永不放棄,一如我不放棄你一般…」,又再次拉著她回到地獄的深淵,她發狂的焚燒所有多年來的線索,才算為自己找到一個平衡點。
而真正女孩母親的出現,卻帶來更為勁爆的內情與發展,被繼父強暴…與女人同居…等等,再對照母親得宜的外表談吐,女孩的變型也許來自對母親的叛逆或逃離,母親出手的闊綽以錢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她深黯人情,或說她從來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子女的關愛…是職業是來自遺傳或其他…,所以她立刻決定帶著孫女遠赴華府…為彌補未完成的愛或再造成另一次的悲劇也未知?但她至少給了小生命一個希望!
而最後一段 Dead girl現身則讓我們看到她至為不忍的小小心願,為自己帶來萬劫不復的遭遇,為了一圓孩子生日的祝福,她必需為人“性服務”還是對著兇手撒謊,講述自己過去得到生日禮物的經驗…,她也會為愛人同志的不幸動手打人,海扁對方。對她來說,生命有如夾縫中求生存的茍延殘喘,死亡對她而言過程是痛苦萬分,結果則未嘗不是另類解脫。當然,她也不知道自己一死所引發的“衝擊效應”!而為女兒帶來將來的希望,這也諷刺的變成送給她的“禮物”嗎?
但整部戲真正讓我震撼不已的是兇手太太在知情之後,驅車帶著所有被害女子的證據,前往警局在剎那間決定轉頭回到寓所的那場浴火重生的戲,她把身上僅有的衣裳投入大火切斷與丈夫一切的瞬間,完成了電影最高潮。
其實劇中男性角色幾乎是隱誨不明,或是負面價值的,導演一直著重在女人如何看待女人的角度(其實導演Karen Moncrieff也是女的,呵呵!)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劇中母親面對女兒的蕾絲邊親密愛人只淡淡一句:「我家裡不能有毒品,但我非常歡迎你來同住!」在那時刻,一個短短的moment,讓我感到溫馨至極!畢竟所有的不幸難道就要女人為難女人嗎?
五段戲都戲味十足,緊扣中樞,每位領銜主演的演員都表現出色極了!而如我前面文字所言,所有你觀後的想像與感言,尚待每一位觀眾延伸到你的生活與周邊,當然也留給你來自我反省及完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