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蕭邦—琴戀喬治桑Chopin:Desire for Love】





片名:【蕭邦—琴戀喬治桑Chopin:Desire for Love】
上映日期:2011-07-08
類型:愛情、劇情
片長:2時14分
導演:傑基安塔查克 Jerzy Antczak
演員:彼得亞當奇克Piotr Adamczyk、妲努塔史丹卡Danuta Stenka
發行公司:雷公電影有限公司、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www.zeusfilm.com/。http://zeusfilm.pixnet.net/blog/。


★波蘭奧斯卡金獎導演耗時25年 嘔心瀝血鉅獻。
★馬友友、日本鋼琴家横山幸雄等世界級音樂家攜手打造配樂。
★波蘭奧斯卡金鷹獎最佳女主角。
★休士頓電影節 最佳影片、最佳攝影。




劇情簡介:
兩個偉大的藝術靈魂在亂世中相遇相戀,卻無法相守偕老。
為了紀念史上最偉大的鋼琴詩人蕭邦,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波蘭金獎導演傑基安塔查克歷時25年執導了這部《蕭邦—琴戀喬治桑》,描繪蕭邦這一生最刻骨銘心的愛戀。本片描述自大又任性的天才作曲家蕭邦,遇見女權立場強硬且以男性筆名行走文壇的美女作家喬治桑,兩人如何激盪出一段濃烈的激情愛戀。蕭邦的自負與喬治桑的拒絕妥協讓這段露水般的情愛更為炙熱。本片配樂更邀集馬友友等當代多位古典音樂好手共襄盛舉,打造視聽饗宴。



故事主人翁:蕭邦與喬治桑
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生於波蘭,父親是僑居波蘭多年的法國人,母親則是波蘭沒落貴族後裔。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六歲開始習琴,七歲時創作了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展現了非凡的的即興創作能力。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因此在樂壇有「鋼琴詩人」的美譽。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本名為歐羅拉‧杜龐(Aurore Dupin),她父親的血統可追溯到波蘭國王腓特烈奧古斯都二世,母親莎非是個生長於巴黎街頭的平民。為了打入當時為男性主導的文壇,她取了男性化的筆名,喬治桑,甚至會公然著男裝外出。她知性敏銳,關注社會議題,尤其鼓吹女性自主,批判固有道德標準。這樣的思想對當時的環境不僅新奇,還被視為驚世駭俗。再加上她個性豪爽大方、熱情奔放,與多位藝文界男性過從甚密,喬治桑在當時的巴黎很自然地被視為作風大膽的人物。喬治桑初見斯文、細膩、內斂的蕭邦,便一見傾心,主動展開追求攻勢,但蕭邦卻不太能接受這位大他六歲,行為備受爭議的女士。



後來蕭邦生了一場大病,喬治桑不眠不休細心照料,不但讓蕭邦恢復健康,也打動了蕭邦的心。喬治桑的堅強與母性帶給蕭邦安全感和力量,她安撫他的情緒,鼓勵他創作,僅管兩人的個性迥異,但同為藝術家的天性讓兩人的關係緊密又和諧。兩人在一起沒多久,便帶著喬治桑的一雙兒女一同移居西班牙的馬洛卡,希望當地宜人的氣候可以緩和蕭邦復發的肺結核和兒子墨里斯的風濕關節炎。墨里斯的病痛的確獲得了改善,但蕭邦卻因為住處環境不良,和異常多雨的天氣,病情惡化成肺炎。雪上加霜的是,當地居民非常不歡迎他們,一是他們對這一對未婚同居的男女相當不以為然,二是肺炎有傳染性,讓居民感到害怕。在這些情況下,蕭邦和喬治•桑在馬略卡僅待了98天就離開回到法國。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蕭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歷記錄在小說作品《馬洛卡島上的冬天》中。



蕭邦和喬治桑以音樂和文學為基礎的完美愛情,隨後漸漸被日常生活的瑣事破壞。喬治桑的兒子墨里斯長期與蕭邦感情不睦,在他眼中,蕭邦不過是家中的「長期朋友和客人」,卻頻頻插手家中事務,讓他身為家中獨子兼男主人的地位備受威脅。而喬治桑的女兒索蘭芝任性、多疑又善妒,總是挑撥家人間的感情。不斷的家庭爭執消磨了蕭邦與喬治桑之間的愛情,最終走上分手,甚至決裂一途。分手後,少了喬治桑的貼心照顧,蕭邦的健康每況愈下,也幾乎寫不出任何作品,最後於1849年英年早逝,當時他才39歲。蕭邦熱愛祖國波蘭,但波蘭後來遭受俄帝國殘酷統治,讓蕭邦自1830年離開華沙後,到最後病逝巴黎的期間都無法重返祖國。但他的作品時時都透露對祖國的思念,他甚至在遺願中表明,在他過世後,務必將他的心臟帶回華沙安置。因此蕭邦的遺體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但他的心臟是置於華沙的聖十字教堂。時至今日,拉雪茲神父公墓裡的蕭邦墓,總是吸引許多參訪者,即使在冷冽的冬天,依然鮮花不斷。



主要演員
彼得亞當奇克Piotr Adamczyk (飾演蕭邦)

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華沙戲劇學院,隨後前往美國駐倫敦戲劇學院繼續鑽研表演藝術。正式從影後,參與了多齣電視劇、舞台劇和電影的演出。在《蕭邦–琴戀喬治桑》中擔綱飾演舉世聞名的傳奇音樂家蕭邦,心中龐大的壓力可想而知。但在他用心的詮釋下,不僅是蕭邦的才氣,還有他的敏感和任性都成功地穿過大銀幕展現在觀眾眼前,讓世人一窺偉大藝術家人性的一面。



妲努塔史丹卡Danuta Stenka (飾演喬治桑)
波蘭資深女演員,畢業於格但斯克(Gdansk)海岸劇院演員工作坊,曾參與多部舞台劇和電影演出。這次與金獎導演傑基安塔查克合作,飾演傳奇音樂家蕭邦的情人喬治桑,精湛的表演與美艷冷冽的外表,不僅吸引了眾多影迷的目光,也讓她奪下了波蘭奧斯卡金鷹獎的影后殊榮。此外,妲努塔也曾和波蘭大師導演華伊達(Andrzej Wajda)合作《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她也憑此片再度獲得波蘭奧斯卡金鷹獎肯定,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堅強的實力可見一斑。



關於配樂
闡述一代鋼琴詩人蕭邦的電影,配樂當然少不了蕭邦經典作品的重現。在配樂中演奏了77首蕭邦作品的樂手正是享譽國際的波蘭鋼琴家歐雷尼札克 (Janusz Olejniczak)。生於1952年,在學生時期便在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中創下佳績。他跟電影有不淺的淵源,曾在金獎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中擔任男主角安德林布洛迪(Adrian Brody)的替"手",片中演奏鋼琴時手部的特寫鏡頭都是由他來出演的。除了歐雷尼札克,另外兩名參與配樂鋼琴演奏的樂手也是大有來頭。

其中一位是創下金氏世界紀錄「24小時內獨自演奏最多樂曲的音樂家」的記錄保持者,日本鋼琴家橫山幸雄(Yokoyama Yukio)。他曾在18小時的音樂會上連續彈奏212首樂曲,而且全是蕭邦的作品。身為蕭邦頭號粉絲的他,希望藉由此舉讓世人對這位偉大作曲家有更深的認識。全球知名的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配樂演奏。不僅是馬友友,與他長期合作的鋼琴家艾曼紐艾克斯(Emanuel Ax)也加入了配樂行列。艾克斯在室內樂演奏的成績亮眼,曾獲5次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成就斐然。這麼多頂尖音樂家跨刀演出,造就如此堅強的配樂陣容,全都是因為蕭邦作品永傳不朽的魔力。



導演介紹
傑基安塔查克(Jerzy Antczak)是縱橫波蘭影壇,橫跨電視電影,備受尊崇的國寶級導演。身兼導演、編劇、製作人數職,參與過的作品逾百部,曾五度獲得波蘭金球獎最佳導演獎,三度獲頒波蘭艾美獎的最佳導演獎,並於1975年以電影《夜與晝》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要將祖國波蘭最具聲望的音樂家故事搬上大銀幕是一件絕對不容小覷的工程,光是前置工作、修改劇本導演就花了25年的時間;又因為本片必須前往數個國家取景,導演同時花了六年的時間籌備資金。影片完成時,導演已經高齡73歲,可謂嘔心瀝血之作,這部作品也沒讓祖國波蘭失望,獲得了波蘭奧斯卡金鷹獎四項大獎的提名肯定。

1 則留言:

  1. 文壇與樂壇兩大巨星當然有其耀眼奪目的才華。但烈日足以灼身,若限於事業夥伴,共同攜手合作,必定能激盪更精采的火花,必能減少另一樁悲劇。

    (令我想起關雲娣與林哲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