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柏林圍牆倒塌了,共產黨統治下的東歐社會,卻鮮為人知,若非近幾年來,接連兩部以共黨專制晚期的東德為主題的電影,如【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2003)、【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2006),將我們重新拉回到那段歷史情境裡,恐怕「東歐」早已成為我們口中的歷史名詞。
奇妙的是,這些探討冷戰時期共黨鐵幕政權的電影作品,皆出自三十多歲的年輕世代,嚴格說來,對於共產主義崛起的年代,他們認識不深,卻活過共產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影像作品多半多以共黨政權倒台前後的這段時期為主題。
「後十二月」電影運動
而自二○○一年起,在國際間頻頻獲獎的羅馬尼亞電影,即出自三十多歲的編導世代,他們在羅馬尼亞共黨統治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sescu,1965~1989)倒台的第二天,便發起了日後震撼世界影壇的「後十二月」(Post-Décembre)運動。
這個運動的成員聚集了當今羅馬尼亞影壇最重要的導演如克里斯提‧布依烏(Christ Puiu),科內里烏‧波魯布依烏(Corneliu Porumboiu),以及甫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導演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他們分別以【但丁‧拉扎雷斯古之死】(La Mort de Dante Lazarescu,2006)、2006年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12點零八分,布加勒斯特以東】(12h08,à l’Est de Bucarest,2007)與【西方】(L’Occident,2002),在世界影壇展露頭角;而在這些作品的背後,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就是這些影片的幕後功臣,它們皆由同一位製片丹尼爾‧布爾拉克(Daniel Burlac)資助。
年僅三十九歲的羅馬尼亞導演克里斯汀‧穆基,身兼【4月3週又2天】(4 Luni, 3 Saptamini Si 2 Zile,2006)的編導,在這部電影作品裡,他以女大學女的墮胎故事為主軸,娓娓道來希奧塞古(Nicolae Ceausescu,1965~1989)統治末期的社會面貌;經歷了長達二十四年的專制統治以後,羅馬尼亞老百姓生活在物資極度的短絀,官僚主義猖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奠基於權利與欲望的基礎之上。
克里斯汀‧穆基以言簡意賅的電影語法、陰沉單調的色彩、令人窒息的密閉空間,營造出一個猶如卡夫卡夢魘般的羅馬尼亞政治寓言,讓觀者不寒而慄!
黑市交易與官僚主義猖獗
【4月3週又2天】由一氣呵成的數個「長鏡頭」(Plan-Séquence)組成,大致上可以切割為四個段落:大學生活,準備墮胎,墮胎,手術後。
全片以充滿疑點的問號開始;一開場,電影以寫實的手法描述出歐蒂莉亞與嘉碧塔的宿舍生活,我們看到就算在學校裡,黑市交易也是司空見慣,大學生之間不僅私相授受賄賂師長的機密,如「某老師抽xx牌子的香煙?」還有學生藉私營物品買賣來攢錢。
為了幫助室友嘉碧塔墮胎,歐蒂莉亞從A家國營旅館來到B家國營旅社,在第二家旅館的服務台處,我們見識到國營單位公務員趾高氣揚的嘴臉,在答覆歐蒂莉亞的過程間,不僅鮮少抬起頭來,正眼瞧她一眼,還故意擺出一付「妳非得求我不可」的盛氣凌人姿態,不僅硬是將原本兩晚拉抬成三天的價碼,成事以後,歐蒂莉亞還得奉上一包香煙最為謝禮,突顯出暴力與威權統治的共產社會中,小如國營旅社的櫃台服務員,也不會吝惜使用她的權限來予取予求!而人與人之間缺乏熱情與真誠的生活寫照,卻也不言自明地引出劇中兩位女主角之所以孤獨無援,乃至尋求旁門左道來解決問題的社會背景。
剝奪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全劇至此舒緩的節奏卻自「嬰兒先生」(Monsieur Bébé)這位神秘男子的出現一分為二。我們隨著歐蒂莉亞來到陌生的鄉間,找到這位外表溫文儒雅的陌生男子,從兩人的談話之間,我們不難猜想到這位「嬰兒先生」是替人從事非法墮胎的密醫;不久後,男子藉故「暫有私事處理」下車,透過車窗,歐蒂莉亞遠遠望見這位男子不停地斥責一位老婦,只因她無法待在家中,並且代他接應並回答了一通電話,男子粗暴的語言讓觀者不安,也是自那一刻起,原本潛藏於影像之外的未知謎團,才開始撥雲見日。
而這幾段的電影語言,簡潔中但見曖昧!每每欲言又止的情境,反而加深了觀者想進一步追問其究竟的好奇心,並且恰如其分地描繪出羅馬尼亞一九八七年間的詭異的政治氛圍。
歐蒂莉亞大費周章地請來密醫,只為拿掉嘉碧塔腹生嬰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無奈的低頭,因為當時的法令只允許已婚女子有生育的權利,若是未婚懷孕者,不但得坐牢,在牢房內生產以後,也得任獄卒將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送往孤兒院;而女性服用避孕藥的自我保護措施,又不被當時的社會道德所支持!這條毫不人道的法令,逼迫這些因貪戀魚水之歡而埋下禍根的女孩們,只能夠偷偷摸摸地找個密醫儘快拿掉孩子,也正因為如此,墮胎在大學校園內才會氾濫成災,成千上萬的女孩才會因手術後傷口感染,賠上了寶貴的生命!
男權視點下的女體
墮胎這段場景完全在密閉的旅館房間內進行,卻成為全片最讓人喘不過氣來的一段。一反之前,攝影機始終以歐蒂莉亞的視點來觀看世界,嘉碧塔在此終於露面,個性優柔寡斷的她,此時此刻反而變得異常堅決,她在密醫一步步地逼問下,坦誠自已已有4個多月的身孕,遠遠超過打胎安全期的極限「三個月」,她卻不改初衷,堅持墮胎,最後不僅自己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連朋友也被拖累。
此處,我們看到攝影機以特寫來呈現女體性徵,與其說這是「色情」,不如說是赤裸裸地呈現男權主宰的政治思想裡,女體的重要性只有性器與子宮,為的是替家族傳宗接代,替祖國培育出優秀人才;而在男權宰制一切的社會中,守貞更成了女人的天職,也只有已婚女人才配當母親,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而珠胎暗結的女人則是人人可騎、不守婦道的娼婦。
遭愛情背叛、家庭生活窒息的女人
甫自墮胎風暴中逃離的歐蒂莉亞,趕往參加男友的家庭晚宴,一進門,只聽見男友質問她為何忘了替他媽買花?我們看到歐蒂莉亞勉為其難地鎮定心情,在男友的父母及其友人面前強顏歡笑,扮演起好女人的角色。
她工人階級的出身,在這群自許高人一等的醫生長輩們面前,不值一提!而她就讀《高等科技學院》的理工科系,在男友的長輩眼中,更是不可思議的古怪選擇!只因為理工科應該是屬於「男人」才有資格唸的範疇;就連抽根煙,也被長輩以「不成體統」為由而禁止!
而男友母親在餐桌上的談話內容,不是圍繞著她如何做出跟婆婆的馬鈴薯泥味道一樣的料理,才贏得了丈夫的寵幸,就是滿腹牢騷地抱怨為了替兒子做出不含一點兒豬油的湯,她如何竭盡所能!這種賢妻良母的話題,多少暗示了歐蒂莉亞日後的命運。在男友家人與友人的環伺之下,我們看到被剝奪了發言權與行為自主權的歐蒂莉亞,生存的空間不斷地被擠壓,乃至到最後,完全隱退於黑暗中,成為眾人眼中視若無睹的隱形人。
經由這場餐敘,我們看到了一如歐蒂莉亞的羅馬尼亞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她們在這個專制社會裡,不但被剝奪了發言權與自主權,而男性面對「性」的輕浮,以及接踵而至的「責任」、「家庭」等問題,所顯現出來的自以為是的不成熟心態,更是讓人心寒!一如劇中歐蒂莉亞質問男友「若我懷孕的話,你將如何處理?」只見男友當下囁囁嚅嚅、推三阻四地推問她月事不是已來?又振振有詞地宣告,若她懷孕,應會娶她,男友原以為這是英雄行徑,反遭女友反唇相譏:「我可不想落得『為你做馬鈴薯泥過一生』的下場!」
身體的恥辱與創傷
歐蒂莉亞對男友的控訴,反應出她對這段愛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女友嘉碧塔慘痛的親身經歷,刺激了她,讓她自甜蜜的愛情雲端,直墜入殘酷的現實世界裡;使她不由得自問:「當前的她,是否正步入嘉碧塔的後塵而不自知?」歐蒂莉亞接受禽獸密醫不合理的墮胎條件,在某一方面來說,也正因她感同身受嘉碧塔的苦痛,使她得以拋開旁觀者的角色,以身體來分擔她的恥辱與創傷。
為了擺脫這個足以讓女人致死的「證據」,歐蒂莉亞焦慮地在夜深人靜的街道上奔竄,一路上,行跡可疑的男子、令人聞之喪膽的狗吠、警察追捕犯人的哨音,以及尾隨而至的腳步聲,再次將歐蒂莉亞逼得無路可逃,倉皇間,她只能輕率地將這個甫降臨世間,便被剝奪生存權的小生命,草草地結束!導演再次以緊迫盯人的攝影機運動,呈現出女人無路可出的困境。
女人的一生
歐蒂莉亞返回旅館尋覓嘉碧塔,卻發現她已離開房間,來到旅館餐廳用餐;不遠處,剛剛打完架的新郎,正接受圍觀親友們的噓寒問暖著,反映出這場婚禮的荒謬以及新郎的幼稚!
一旁冷眼旁觀的嘉碧塔,剛剛自可怖的墮胎陰影中脫離,直呼「餓壞了!」她點了大魚大肉的婚宴餐,準備大快朵頤!相較於嘉碧塔事過境遷的放鬆姿態,歐蒂莉亞卻顯得驚魂未定,失去了食欲的她,只想喝杯礦泉水,顯示出兩位女子面對這段慘不忍睹的過去,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鏡頭靜定於歐蒂莉亞轉頭看觀眾的那一瞬間,彷彿向觀者告知:「這就是我們的故事?!」觀者不禁想問,經歷過這麼一段人生經驗以後的嘉碧塔與歐蒂莉亞,是否還能夠坦然面對愛情與婚姻生活?
【4月3週又2天】的獨特性,一方面在於它一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或莫泊桑的《女人的一生》,以同樣的激情與細膩,描繪出女性各個階段的不同面貌:從懵懂無知的少女,歷經愛情的憧憬、激情與渴欲,乃至理想人生的幻滅,任勞任怨地為人妻母;我們一方面可視它為「女人悲慘的一生」,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的政治與時代背景,也為二十世紀末期的羅馬尼亞歷史,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彭怡平影評 : 4月3週又2天的政治隱喻與女體之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