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2011台北電影節映演Q&A】《頂樓左邊那棟房子》06/27映後座談紀錄
時間:2011/06/27(一)17:0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出席:安吉羅席安西(Angelo Cianci,導演)
特別來賓:林辰唏《翻滾吧!阿信》、許時豪《歸.途》
紀錄:劉家忻、鄭孟蕎
攝影:丁冠濠、鍾沛娟
Q1:請導演談論一下創作的出發點,有沒有透過真實事件來引發創作?
A1:必須先說明一點,阿拉伯裔的移民問題,其實並非法國社會的真正問題,而是法國在移民政治上的問題。劇本可以分成三個大方向:第一是我的個人經驗,片中的父子關係,其實就是我自己青少年時期跟父親的關係。第二則是政治上的關係,當時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他現在當上法國總統,比較偏右派,我想透過電影反映對他的一些看法。第三則是關於電影,我希望影片絕大多數場景都侷限在一個狹小、封閉的地方,並且只有三個人在那邊互動。
Q2:結局一開始就設計好了?還是曾設想過許多不同的結局?
A2:結局是我最初的想法,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首先他們三個都快掉下去,一個拉著一個,從窗戶垂吊下去,這個字眼在法文裡面也可以解釋成「沒有結局」(suspendu)。想表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則是法國有許多城市郊區(類似台灣的社會住宅、國宅),裡頭住著許多中下階層的人民,這也是許多法國電影會討論過議題,只是那些影片的批判性比較強烈或灰暗,但我覺得就算世界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人跟人之間還是可以有團結的力量,所以我想在片中設計一些戲謔或有趣的畫面。
Q3:導演採用沒有結局的結局,是不是暗示社會與種族之間的衝突,也是無解的難題?
A3:我想給大家一個想像空間,去思考解決的方式,去正式這個問題。之後會不會有更好的結局或解決方法,就要靠大家的智慧了。
Q4:片中的大兒子是缺席的,而且社會地位也不同,這個缺席的角色,有其特別意義嗎?
A4:其實沒有正確答案,在城市郊區的環境裡頭,有些人想擺脫那樣的家庭或社會環境,所以他會去別的地方發展。離開就是離開了,是否會回到原本的家庭,或許每位觀眾會有自己的看法。
Q5:片中有一幕是人質努力撞窗戶,試圖跟樓下的太太說話,他在上面拼命叫,但太太在下面卻聽不清楚,這是否暗喻上位者聽不清楚下層或移民者的聲音呢?
A5:我想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倒也不是您所說高層跟底層之間的關係,只是想簡單表達伴侶之間的溝通困難。
Q6(特別來賓林辰唏):前陣子剛從法國回來,大家都叮嚀我小心阿拉伯人,可是導演特別設置兩位阿拉伯人,想請問導演拍這部片,會不會有尷尬的矛盾?
A6:這不是移民所引起的問題,而是法國政府應該要怎樣去處理移民政策的問題,所以跟他們是不是阿拉伯人沒有直接關係。而我自己喜歡的法國潛力演員當中,有很多都是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阿拉伯裔演員,即便是阿拉伯人,或是來自其他地方,他們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成就。
Q7(特別來賓許時豪):觀賞電影前,我以為影片探討很深層的問題,不過看完後覺得很輕鬆,導演採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處理看似複雜的問題。
A7:影片最主要的問題,依舊是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就像是片中的父子關係、移民、政治等問題,但最基本的,還是自己要如何面對所碰到的問題,並且溝通,透過教育、再教育,進而解決他們的問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