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本屆金馬影展的【被遺忘的 1937】,隨後也將登上院線。對於部分人士把這部片扯進台灣的統獨、藍綠之爭,我也許不該驚訝(這年頭有什麼事不能政治化?)卻覺得悲哀。曾幾何時,我們連最基本的人道精神都要劃清界線?
【被遺忘的 1937】嚴格說起來,既不是台灣電影,也不是中國電影(如果一定要表明身份的話),而是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丹史圖曼根據張純如的「被遺忘的大屠殺」啟發而拍攝的紀錄片。內容自然是西方不甚了解、日本極力抹滅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並由當時幾位不願撤離、 而在南京 建立「安全領域」來保護市民的外國人的角度出發,記述這場浩劫,並交雜著屠殺倖存者、甚至日本軍人的記憶。
我並不認為從西方角度出發來看這件事是有問題的,脫離中、日角度也並不意味就絕對客觀,重點是從這個位置看到的事件是什麼?這不是另一部【辛德勒的名單】,讓我驚訝的不是他們的義舉,而是之後當他們回到祖國,依然受到的心靈之苦(有人因此遭牢獄之災,有的受不了醜惡的人性衝擊而自殺),這從來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本片特別請來一堆「專業演員」(包括瑪麗海明威、伍迪哈里遜)模仿這些已逝的外國人,以「談話頭」式的訪拍法,「演出」他們在信件、日記中所記下的「真實」。這不是「造假」,而是一種「形式」的選擇。然而無論他們多努力做到平實、逼真,其感動力恐怕都不如當時還是小孩的中國倖存者的現身說法,當老先生回憶起血流如注的母親拼著最後一口氣還要掏出乳房為小弟弟哺乳的畫面,老太太想起年僅12歲的她為了不讓爺爺一塊死而甘願被日軍強暴的往事,很難不被震撼、感動。
除非你能證明這些見證者都是大說謊家,否則這部其實非常素樸的紀錄片是頗具意義的。它並不是要挑起對特定民族的仇恨,而是反省與檢視人為何能在戰爭當中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當還有人一味逃避歷史責任與教訓(不見得只限於南京大屠殺),這類記錄片的聲音就會愈嘹亮。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聞天祥影評 :【被遺忘的 1937 Nanking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